这两天何赛飞老师的激情发言在各网络平台上流传甚广,引起了不少共鸣。
激起何赛飞一腔怒火的场景发生在“中国梆子大会”第二小组比赛中。一位来自山西吕梁的晋剧演员张军波表演了一出《清风亭》,非常精彩。主持人白燕升不失时机的透露了张军波的从艺经历非常坎坷。他被省团看中,来到太原,但一直都是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妻子和3个孩子还留在老家,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演戏之余他靠跑网约车、送外卖补贴家用,发着39℃高烧打着点滴还在舞台上坚持表演,爱人曾几次半开玩笑地称要和他离婚。
白燕升在讲述张军波境况时,眼含热泪,一度哽咽,“每一个院团长,都应该善待这样好的年轻演员,我们老说戏曲的未来在青年,光喊口号有什么用,我们需要有人为这样优秀的演员保驾护航,年轻演员才有出路,戏曲才有出路啊!”
面对此情此景,何赛飞在评委席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大声呼吁“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她难掩激动之情,眼含热泪,言语哽咽道“你说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建设,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爱好,他喜欢,他从骨子里喜欢……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艺术家!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何赛飞老师的发言虽然听起来振聋发聩,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一说到保护传统戏曲,大家都以为国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何老师当众向公众澄清了这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误会传统戏曲的困境和“缺钱”无关。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就明确提出“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无论是财政资金投入还是艺术基金扶持,国家对传统戏曲的支持力度一点也不弱。
为了拿奖,各戏曲团体投入不少,实际上是拿国家拨付的资金去争夺奖项博取名声,无论最后是否拿到奖,比赛结束经费花光也就告一段落了。至于下一次还有没有经费,有多少经费,只能下一次再说。这个打法和许多事业单位年底突击花钱实际上异曲同工。经费不花白不花,但这个经费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不能乱花。
而像引进人才这种需要长期稳定投入的事儿,反而没那么容易了。曲艺院团的人力资源开支靠财政拨款,不可能像企业那样自己说了算,一旦多个新人转正,就意味着财政开支又多了一笔,而且是长期的。拍戏的经费可以有弹性,财政有钱就多拨一些,没钱就少拨一些。而人员工资开支却是固定的,无论财政是旱是涝都要拨付。在当前公务员都要缩编的大背景下,张军波转正的愿望其实很难实现。就算因为何赛飞发飙引发了社会舆论关注,解决了张军波的问题,但中国还有成百上千个张军波,如何解决所有人的困难呢?
社会运转要遵循经济规律,艺术同样也离不开经济基础。其实造成张军波窘境的最大根源,并不是编制问题,而是戏曲等传统艺术缺少市场,无法在经济上创收,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戏曲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花巨资打造的新戏束之高阁,原因就是戏曲难以赚到票房。不要说梆子戏了,就是京剧越剧这些大戏种,请问有多少人愿意买票进剧场去观看?如今有支付能力有意愿进影剧院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50岁以上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舍不得花钱进剧场看戏,家里免费的节目看看过把瘾就好了,自己掏腰包就免谈了。
而中青年普遍喜欢节奏快的艺术形式,像戏曲这样慢慢悠悠唱一两个小时,几个人能坚持看下来?脱口秀为什么火?因为几秒钟就要抛一个梗,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包括现在的相声,比传统相声说学逗唱的节奏不止快一点半点,如果还按老段子那样慢慢悠悠嗯嗯啊啊,就是侯宝林来演,观众也早跑光了。
所以,曲艺从业者要想过得好,必须要依托健康的商业运作机制。现在曲艺类商业化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以德云社为代表的相声,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二人转,他们能吸引广大中青年人进剧场观看,主要靠内容创作,人才培养和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不断突破,拥抱时代快速变化的节奏。
以相声为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声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可以说在曲艺界里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但相声演员基本都归属于各专业院团,除了规定的下基层表演任务,以及春晚这样的特殊表演任务,没有太大动力去搞创作搞创新。所以后来相声慢慢就开始与时代脱节,走下坡路。德云社能杀出一条血路,不光靠继承发扬传统段子,还有大量二创的新段子,然后咬着牙硬撑着坚持下来,熬到观众开始接受他们的相声。因为整个行业差不多都垮了,所以郭德纲才多次表示“多亏同行衬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果那些专业相声团体能早些进行市场化运作,相声界不会凋敝得那么快。
同时,曲艺商业化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行业带头人。正如郭德纲之于德云社,赵本山之于刘老根大舞台,没有领军人物,要想发展壮大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势比登天还难。
试想一下,如果梆子界有类似德云社这样的民间艺术团体,团队中有郭德纲这样的领军人物,以张军波的造诣,如果在这样的团体里充分发挥特长,还愁没钱吗?还需要为一个转正机会而泪洒舞台吗?
时代在变化,艺术也要与时俱进。现在有些戏曲演员也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与直播进行表演,将戏曲中精华部分再加工,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的段子更能吸引观众,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在传播传统艺术的同时,获取流量与打赏收入,一举两得。
何赛飞老师自己也尝试影视剧表演,成绩斐然。其实她更应该鼓励基层演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同时呼吁各类院团更多的进行商业化创新,就像《大宅门》里的白家,做御医背靠皇家并不能保证一辈子高枕无忧,还是要敢想敢做敢闯敢拼,紧跟时代步伐,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