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近照流出,食堂就餐的样子令网友心疼:他只是数学上的强者

近日,消失已久的韦东奕再度登上热搜,重回大家视野。

像之前那样,韦东奕还是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朴素的在食堂埋头扒饭。


或许是天气转热的缘故,韦东奕把头发剃成了圆寸。

在他眼里,观赏性远没有实用性重要。

这个发型可以节约不少洗漱打理时间,把更多的功夫用到研究上。


跟周围衣着光鲜亮丽的同学们相比,韦东奕像是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

如果脱离北大这个环境,韦东奕这身打扮出现在大街上,估计路人还以为是下了班的农民工兄弟。

作为北大的老师,韦东奕实在太接地气了。


根据在北大的网友爆料,没火之前就经常能看到韦东奕来食堂就餐。

通常都是万年不变的打扮,背着小书包,提溜着矿泉水瓶,吸拉着运动鞋。

旁若无人的跑到经济餐窗口,打一份简餐,狼吞虎咽的对付完一顿饭。


有时候甚至还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时不时的锁紧眉头思考问题。

后来火了,韦东奕还是雷打不动的保持着一贯简朴的作风。

唯一与之前不同的是,有粉丝给他寄了个保温杯。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尊敬这位数学大神,也有人瞧不起他。

当初韦东奕偶然间走红之后,网上关于他的评论就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天才一心扑在数学里,没时间也没精力在意一些小节。

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觉得韦东奕在生活中就是个低能儿。

更有网友认为,韦东奕种种行为,是典型的自闭症外在表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正如同郭德纲说的那样

我和火箭专家讨论燃料问题,说火箭不能用氢氧液,得用煤,最好还是水洗煤。

但凡哪个专家看我一眼,他就输了。

某些网友对韦东奕的看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参差。

“数学上的王者,生活中还不如一个正常人。”


甚至有的网友还表示“韦东奕虽然智商高,但三十好几了还没对象。”

“说实话我宁愿我儿子做个正常人,也不愿意他像韦东奕那样。”

这位网友其实大可放心,先不说智性恋的存在,我们许多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达到韦东奕的高度。


通俗的打个比方假如一条狗的智商是50,那人的智商就是100,韦东奕则是150。

再直白点,他看大多数人的感觉,就跟我们看狗差不多,你会在意小狗的想法吗?


不过大家也不要气馁,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鲁迅就曾经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到了学习上。”

韦东奕就是凭借着天赋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的高度。


除此之外,韦东奕的成就,也离不开他父母的帮助。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韦东奕一家都是高知分子,称得上书香门第。

韦东奕的父亲韦忠礼是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科学的带头人。


曾经有人开玩笑道在中国搞学术,博士都是金字塔的最底层。

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博士往往才是学术研究的起点。

之后还有“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青年拔尖”“青年骨干”。


再往上则是“小千人”“大千人”“小万人”“大万人”。

之后则是“长江学者”“带头人”,最后则是“两院院士”“诺奖得主”。

这么一看,韦家虎父无犬子,老父亲是带头人,韦东奕则是正高级的研究员。


1991年,时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的韦忠礼迎来了儿子韦东奕。

当时韦东奕的母亲也是本校的老师,可以说韦东奕出生在了知识的海洋里。

估计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基因,韦东奕从小就对数学格外好奇。


一次偶然的机会,韦东奕得到了一本《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当别的小朋友都在外面打打闹闹做游戏时,韦东奕一个人抱着书待了一下午。

父母见韦东奕如此痴迷数学,就开始把他往这方面培养。


在父亲的指导下,韦东奕进步相当神速,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开始解答高中的数学题目。

根据韦忠礼同事回忆,那时候韦东奕经常一放学就跑到课题组缠着爸爸做题。

有时候韦忠礼不忙了,还会主动招呼韦东奕“来儿子,我们一块做道题。”


正是凭借这样的努力与熏陶,韦东奕在数学道路上越走越远,越爬越高。

不过上天总是公平的,不然就对我们这种普通人太不公平了。

韦东奕在数学的康庄大道策马扬鞭一路狂飙,在英文和语文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


根据韦东奕初中语文老师回忆“这位数学大神的语文成绩相当差劲,甚至考试都在‘摸鱼’”。

万幸韦东奕的父母相当开明,并没有要求韦东奕全面发展。

他们知道韦东奕的兴趣点在数学上,就充分尊重他的兴趣并加以引导培养。


正是韦东奕父母这样开明的举动,才没有扼杀一个数学天才的发展。

14岁那年,韦东奕征得父母的同意,正式加入了学校的奥数班,专攻数学。

初中毕业那一年,韦东奕拿下了IMO国际数学竞赛的金牌。


凭借这块金牌,韦东奕免试升入了山师大附中的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

在这样一堆天才中间,韦东奕依旧相当耀眼。

高一那年,韦东奕跟随学校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第49届国际数学奥赛,以满分成绩夺得金牌。


第二年更是前往德国参加第50届奥赛,又是以满分的骄人成绩摘下桂冠。

在这样的国际赛事上,各国的数学天才齐聚一堂。

都是文人相轻,搞数学的也不例外,大家都是各自家乡的天之骄子,谁也不服谁。


当时大家摩拳擦掌,都想把对方踩在脚下,成为自己的垫脚石。

可这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拿到题目后,无一例外的都傻眼了。

他们谁也没有见过如此刁钻古怪的题目,顿时就有了一股无能为力的颓废感。


正当大家叹着“会的东西全不考,考的东西全不会”时,韦东奕却风轻云淡。

他不慌不忙的拿起笔,刷刷刷的开始在稿纸上演算,那一刻,犹如天神下凡。

按照规则,比赛共有两场,每场3道题目。

其中有一道题,国家队的教练都无能为力,绞尽脑汁花了3个小时才勉强得出结果,还不一定对。


韦东奕却下笔如有神,不到2个小时,就做出了5种解法。

其中最简洁最快速的方法,后来被人称之为“韦方法”。

韦东奕一战成名,直接保送北大。


然而天才如韦东奕,也有腼腆的一面。

当得知韦东奕被保送北大后,当地电视台找到韦东奕一家,要采访他。

面对镜头韦东奕有些手足无措“我不想说了,我不想说了。”


看儿子这么抗拒,韦东奕的母亲也谢绝了采访,拉着韦东奕的胳膊

“先走吧,先回家。”


后来记者采访韦东奕的父亲韦忠礼,想请教他是如何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

韦忠礼谦虚又带点骄傲的回答“没什么秘诀,他就是爱数学,然后我就培养他。”

韦东奕的父亲说的实话,任何时候,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说这话的时候,韦忠礼的眼神甚至都没有看镜头。

将目光牢牢锁定在韦东奕身上。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儿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也是最重要的作品。


进入北大之后,韦东奕如鱼得水,似鸟投林。

这里不仅有全中国最好的师资力量,也有着最为适合的研究氛围。

本科阶段韦东奕就被引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一时传为佳话。

韦东奕在北大完成本科学业后,拜到田刚院士门下,硕博连读并成功取得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轴对称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与无粘阻尼问题》更是被北大评为当年的优秀博士论文。

他在三维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都有重大突破。

还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领域同样取得不错的进展。


博士毕业以后,韦东奕前往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博士后。

值得一提的是,博士后并非学位,而是指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2019年,北大校方向他发出邀请,聘请他为助理教授,任职微积分研究室。


那一年,韦东奕28岁,是整个数学科学院最年轻的正高级研究员。

然而当上老师的韦东奕遭遇到人生中第一次滑铁卢。

正如尼采所说“天才总是孤独的。”


韦东奕的思维应为过于超前,导致课堂上的学生根本听不懂他在讲什么。

再加上韦东奕不善于表达,每次上课都是背对大家自顾自的在黑板上演算。

一学期不到,班上总共就那10个学生,有6人选择了退课。


某省级理科状元表示“他讲的太难懂了,就跟听天书一样。”

网友也认为韦东奕个人能力强悍,但表达能力更不上,不适合当老师。

也有网友表示“他以为常识的东西,很多人get不到。”


不过这也不见得是缺点,毕竟韦东奕这号人物,更大的价值在于其强悍的解题能力。

在北大,韦东奕除了解题,对别的丝毫不感兴趣,唯一的娱乐就是通过收音机听听新闻。

这样超然物外的生活习惯也让韦东奕开销极低,每个月花费不到300块。


并不是因为他穷,而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不再对金钱感兴趣。

曾就有人爆料,6个博士4个月没解决的问题,韦东奕一晚上就搞定了。

给他感谢费他不要,别人没办法就给他充了公交卡。


结语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上一篇:戏呢钱呢?何赛飞痛斥戏曲传承现状,为郭德纲麒麟剧社点赞

下一篇:郭德纲的相声成了真,何赛飞怒批行业现状,1500月薪背后字字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