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面对优秀戏剧演员的窘境和传统戏剧的束之高阁,越剧名家何赛飞很无奈地发声。
京评梆及各地方戏剧、鼓曲等传统戏曲,发展至今确实日趋衰竭,一大批老艺术家无戏可演,即使有年轻演员懂行爱戏,多数也选择改行去影视跑龙套,或加入时下流行的小品、喜剧等。
严重的断层,随着老艺术家们老去,许多传统艺术也就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如果真到那一天,艺人都没有了,何来观众,何来传承,非遗也就成了“非常遗憾”了。
敢问路在何方???
郭德纲用他以及德云社在相声方面积攒下的流量和口碑,以市场化方式开辟了麒麟剧社(京剧)、评剧社、鼓曲社,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加入,不少学员甚至是少年儿童。
如果苦苦求索而没有更好办法发扬和传承戏曲,我觉得郭德纲的路数值得借鉴、推广和扶持。
艺术的商业化市场化,或许会存在为迎合观众口味而丢失严谨性,但先活下去再说。人之将死,就先别谈如何养生和提高生活质量了,先把他救活了。
戏曲亦然,没有了观众没有了市场,单靠财政圈养是走不远的。脱离了群众的戏曲,自恃清高却命比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