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辛丑年春晚小品《阳台》小品_少年派_小岳岳_生育率


整个表达是没有情绪的,或者是极力避免情绪化的,只是一种记叙,或者不妨称它为白描。

—— 封面题记


大概在数月之前,这一届春晚的一些节目信息有所泄露之后,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阳台》的言论:“晚会上会有一个以封城期间人们只能通过阳台彼此交流为主题的节目,弄几个小片段,最后解封之后一片天地大同的和谐场面,已经可以想象到有多尬了。”结合当时的评论区,已经可以想见晚会后的网络上,会出现同样的言论了。所以这一篇短文的构思,其实从那时就开始了,但我是个随性表达的人,所以就由这一则小品说开去,来尬聊聊“尬”。


确实,这一个小品没有什么巧思,没有伏笔、没有转折,完全就是简单的、浓缩的叙事。如果把它按照一个故事来对待,甚至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平淡,没有起伏,一眼看得到结尾。于是就只剩下了我们都知道的,它在歌颂,它在架空,又红又专,所以会有觉得很尴尬的声音出现。


当然,会觉得尬的原因很简单:这一部分观众没有看进情节里去。因为整个小品在开端没有什么情绪的烘托、情节的铺垫,单刀直入,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情节。


  • 笔法

如果把作者和观众的角色对调,笔交给你,你要如何讲这样一个故事呢?如果设计剧情的人是我,我是不会做任何烘托情绪的铺垫的。因为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给我们留下的没有什么好的回忆。那些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不是因为立了一个榜样、树了一个典型而感人,而是因为人类在无情的自然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畏抗争的偌大勇气和团结友爱的人性温情。一年多来,我被很多事迹打动过,但我不会因此而把灾难改性为善良的,也不会希望唤起任何亲历者的情绪和记忆,所以如果由我执笔写这样一个故事,我不会去烘托任何的情绪,因为亲历者是我们每个人。

这一则小品,其实是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亲历的故事,是自白的角度。

沉浸在回忆中进行自白时,是否有铺垫和转折只取决于经历本身。而这并不是生活偶尔开的玩笑,而是当你行走在旷野上时直接降下的晴天霹雳。当这阵暴风雨过去,幸存者得以平静地道出自己的回忆。记忆中的故事未必精彩,但情绪一定是即时的、真实的,人物形象一定是饱满的,因为每一个感受、每一个人遇到的人都是经历中真实的体验。而讲述人的表达一定是平静的。一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面对到访的作家而讲述起过去的漂流经历时,故事可能险象环生,但派是淡然自若的。


或许你还记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时的情感是压抑、悲伤,以及恐慌。没有必要为了转折和反衬,去渲染其中的任何一种情感。


本质上,这个表达只是一种记叙,或者不妨称它为白描。


  • 态度

我也没有看进去,因为我也是一眼便知道了整个故事。而原因正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故事,读到了太多的文字,很多场景甚至熟读成诵可以自主描画,一如亲身经历。所以阳台上的互动从认真观看之人的回忆当中勾起的,是故事,是伴生的情绪。我敢断言的是,每个被回忆带走的人,我相信他已经在这则小品中看到了真实。


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态度下,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在看到父亲和女儿通过无人机递送东西的时候,我想起的是隔着绿化带给作为医护人员的母亲送饭的小姑娘与母亲隔空的拥抱,是早已由官媒定性的“英雄的武汉人民”,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居家期间的寻常百姓的生活琐事,确实会很平淡、很无聊,但我不会觉得有什么尴尬的,因为我知道那不是什么杜撰的、架空的、为了歌颂而歌颂的内容。并且在面对这样一位讲述者的时候,我是怀着敬意的。


所以,不要把歌颂的对象搞错了。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在歌颂每一个放弃了出行权利,暂时搁置了自由生活的武汉人民。当然随着疫情的发展,牺牲自己正常生活的人的范围逐渐扩大至你我每一个人,“英雄的武汉人民”于是也扩充成了“英雄的十四亿国民”。所以,与其说这样一个小品是在歌颂如同一把利刃般的封城这项举措,倒不如说歌颂的对象是牺牲,是付出了部分自我的被封住的我们。


  • 完成度

总体来说,这则小品的剧情结构紧凑,进度张弛有节,每个角色的态度与身份和立场匹配得当,逻辑自洽是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几位老戏骨很好地撑住了场面,完成了对角色的表现。小夫妻为琐事的拌嘴、醉酒岳父的妆面和肢体语言、老领导的执拗和可能看似奇怪的隔壁阿姨的开导方式,均与设计好的相应的场景实现了匹配,与角色的立场态度相一致。

以上是凭借当时的印象完成的。为了写后续的挑刺部分,我又看了一遍这个小品。

  • 所有的对白当中,几乎都埋设了小起伏,有一种不强烈的对比在,其目的大概是为了迎合年节舞台表演的需要,使整体的氛围稍微轻松活泼一些。在当时,虽然每个人由于物理空间的束缚而导致在情绪上会比较压抑,但两个月过去习惯以后,苦中作乐的天赋会慢慢显示出它的力量,所以这种轻松地处理方式也不算是什么偏差。对于爬山这个片段,在电视上看时就只是会心一笑,现在复看,虽然字面意义上与小品的剧情并不冲突,但是其潜在的内涵属实有些突兀。可能只是为了春节搞笑而埋了一个梗,倒也不必过于苛责。额外一提,虽然这个梗出自微醺的女婿之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片段在我脑海里与佟大为在剧中常见的形象完美契合。

  • 最令人的尴尬的部分可能是最后群演上台互相拥抱、激动欢呼的部分,背景音中还有感谢的语音,还有衬衫上印有谢谢的消防员在大喊,我确实也觉得有点尬。这种感受源于这是一种朴素的表达,在面对这种表达时,我们会因为太过直截了当不习惯而觉得尴尬。再看一下表现效果,在最后这幅画面当中有很多人,几位主要演员很好地完成了收尾的动作,而群演们的动作确实比较僵硬,因为他们真的是来自武汉的普通民众。一来它确实表现出了解封时群情激动的场面,二来在拨云见日的开心之余,感谢也是需要被表达出来的,而对于只出现了对白当中的医护工作者,这份感谢只能混杂在最后的大幅合照当中了。虽然这种表达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对着这样一个在剧情中没有被烘托得活灵活现的形象大声表白,属实尴尬,这应该算是这则小品美中不足之处了。


  • 表现力

表现力其实和完成度一起说完了,这里只是想补充说明一点。

考察得越多我越觉得这是一篇白描的作品,而这样一个作品之所以敢不做铺垫单刀直入,其特殊之处就在于这是一篇自白,其铺垫和烘托都在观众内心里完成,而且已经埋伏了长达一年的时间。这种处理的风险就是看不进去的人确实就看不进去,而且这部分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真的没有情绪铺垫的。

对于作品的情感表达来说,创作者的情感和剧中人的情感是一致的,统一在表达感谢上。

对于讲故事来说,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完整的,是表述得当的,是充分概括的。


  • 差异化表达

尊重。


对于“春晚我就想看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的言论,我有几句话想说:

从去年开年到现在,我们可能远离疫情中心,只是看到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字,情绪也从一开始的触目惊心,略带恐慌,渐渐变得习惯,甚至不会再泛起太多的波澜。可是,有些数字,终结了有些人的一生。而所谓庆典,都裹挟着祭祀的含义在,当你快快乐乐走向未来的时候,请别忘了直接或间接地为了你的未来,而列之高阁的燃烧了自己的先行者。


“我们只是暂时被困在了家里,有些人却永远被困在了2020。”


最后,再换个角度看,诘问春晚不欢乐的人,在享受这盛世,一如先辈们所愿。



后记 —— 整体感受


后记的内容与正文无关。虽然整部春晚质量上乘,依旧延续了面面俱到都是精品的传统,但是我和朋友们也大多觉得整体很无聊,从小岳岳的相声节目只是唱歌暖场就可见一斑了,我们也都明白搞笑的基本不让播。另外由于秀恩爱过多,甚至有官方催婚的一整个节目,更是觉得有被冒犯。但是在生育率急剧下降,跌破警戒线的当下,催婚放在这样一台收视率最高的晚会上确实再好不过了。不管怎么说,春晚到底还是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的一台晚会。


上一篇:小品_开心麻花_意难平_华语乐坛

下一篇:谈谈小品“每逢佳节被相亲”_广东人_并没有_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