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春节煽情小品文怎么就口碑逆袭了?_欢乐喜剧人_电影评论_春节档


千算万算没有想到贾玲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就这样杀出重围,成为春节档的“榜眼”,并一跃成为春节档豆瓣评分最高的影片。



面对这部影片你很难完全用电影评论的角度解析它,但它真真实实出现在大银幕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络会呈现对这部影片两极分化的评价了。



如果真的要从纯电影的角度去看待这部作品,那它和之前网络发行的《发财日记》亦或是当年开心麻花出品的影视作品如出一辙。故事映射的现实深度几乎不存在,展现出来的80年代风貌也过于悬浮,剧本台词小品化倾向依然严重,可以负责的说:“这不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也不会成为中国喜剧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但这背后却不能仅仅用“电影”两个字概括······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背后,贾玲和她的大碗娱乐究竟做了什么?



众所周知,贾玲曾多次在采访中回忆起自己的母亲,甚至在《欢乐喜剧人》上直接将对母亲的缅怀排成了小品《你好,李焕英》。而这段经历也成为贾玲内心始终无法绕过的坎儿。所以,我无法认可黑这部影片的人认为她在用故去的母亲来博得观众眼泪从而赚得盆满钵满的论断。



2016年事业迎来巅峰的贾玲创立了大碗娱乐公司,并在不久之后于综艺中演了《你好,李焕英》这个小品,观众对这个作品的高度评价是:愿意回看千万遍,却不愿意让贾玲演第二遍。母亲的意外离世是贾玲心中永远的遗憾。



可想而知,19岁便失去母亲的贾玲继承了父母乐观的性格,努力在北京打拼,最后成为了世人瞩目的女喜剧演员,她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带着母亲逛一逛北京,没有让母亲看到功成名就的自己,或许有些自以为是,但这是一个女儿最真挚的愿望!



所以这部大银幕作品并不能简单概括成加长版小品。它更是贾玲面对自己内心的一种释怀,也是对自己母亲最直接的感恩。或许这种呈现方式有些刻意煽情,这种缅怀方式有些浮于表面,但不是每个人对于亲情的表现都是内敛且富有思考的,《你好,李焕英》之所以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春节档获得如此高的口碑一定是收获了大多数人的情感共鸣。




但当影片结束时,周遭的中年人发出“不过如此”的评价后,我立刻警惕:或许这不是一部属于中老年父母的影片!那不是犹如《钢的琴》一般贴近时代的共鸣,那不是犹如《吉祥如意》般扎根黑土地的东北生活,这只是一部由贾玲模糊记忆搭建的一个虚无的假想时代。



过于感性的贾玲用直给的煽情试图让所有观众催泪,那一刻我相信她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思念,但无法感同身受的一部分人只能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不能理解,包括我自己都不能相信这个故事,相信这些细节,相信那个时代。



可以说这个故事前半段的笑与后半段的泪都比不上结尾的那一个反转穿越打动人心,那是贾玲整部电影中最让人动容的地方,也是处理得最为精巧的一个细节。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那才是一个母亲会做出来的决定,那才是一个女儿应该有的反应,那就是亲情最美好的地方。



《你好,李焕英》就好像一篇抒情的高考作文,它有太多模仿的痕迹,也有太多过于夸张的修辞,还有一些华丽的辞藻,这些因素会让评判者感到满意且感动,但那不是真正扎根土地的表达。


当然,放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档,相比其他几部大制作,这样一部相对接地气的亲情喜剧赢得这样斐然的成绩有运气的成分也有真情的共鸣。贾玲的真诚与释放给予这部影片太多的加成,演员用心的表演也让观众观感舒适,可以说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故事下,她成功了!



我知道你在看哟,点下小编挣1毛钱

THE END


上一篇:如何评价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传递的三观?_DCL_补充表_傻傻的

下一篇:小品·演员·角色_陈佩斯_郭冬临_朱时茂